瀚海唐儿归

人到中年纸老虎

历史军事

这里应该还是西北某处,张超伸手在门口被风沙侵蚀的斑驳土墙上扣了扣,这是他唯一能确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四十三章 让李璟自己送上门来挨打

瀚海唐儿归 by 人到中年纸老虎

2024-2-5 23:16

  张周绍明元年二月初一,张昭完成了对后晋一众节度使的整合,于是颁布诏令。
  出安审琦为淄青平卢军节度使。
  高行周为沧州横海军节度使。
  王周为卫州义成军节度使。
  焦继勋为相州彰德军节度使。
  符彦卿为贝州永清军节度使。
  何福进为邢州安国军节度使。
  药元福为恒州顺国军节度使。
  对于来自雍凉的自己人,张昭则安排阎晋率瀚海、武威两镇禁军为北京留守、河东节度使。
  氾顺为许州忠武军节度使。
  刘再升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
  尔朱景为邓州威胜军节度使。
  马鹞子为郓州天平军节度使。
  赵匡赞为河中护国军节度使。
  山猪儿罗善德为兖州泰宁军节度使。
  同时取消了关中地区的节度使设置,设关内道,由阴鹞子任关内道大使兼关内道防御使,负责关西的军情。
  刘再升则调到山南西道的襄州任节度使,专门针对南平王高从诲。
  政治方面,张昭恢复大唐时期道的设置,设道大使,统筹各道的民政、财政等权。
  虽然没有明确规定,但道大使在将来肯定会成为节度使的上级,这是毫无争议的事情。
  不过张昭还是为了尽量少刺激这些牙兵牙将,在民政权上,针对河北之地,河北道是虚设,没有实际的道大使。
  归属于节度使节制的州县,还是用老一套,但是没有设立节度使的州县,则由朝廷挑选官员管理。
  而在财权上,有节度使的州县,由朝廷户部派一员外郎督查审核,通过后,节度使可自由支配,没有节度使的州县,则全部收回国家。
  节度使若是所用不足,由驻节度的户部员外郎列表申请,户部审核后,由左侍郎上报批准,朝廷可予以补充。
  而这还是河北,若是在河南道,包括后世河南、山东、淮北、湖北北部等广大地区,那就跟原本的雍凉国差不多了。
  节度使负责军事,而民政、财权全部交出的政策,事实上变成了总兵。
  这也是张昭基本将后晋节度使分到河北之地,而将自己的班底分到河南的原因。
  这河北之地要跟刘知远和契丹掰手腕,估计两三年内很难平定下来。
  而且自己人已经习惯了节度使不管民政,符彦卿等还没有适应,一次性太激进也不合适。
  于是河北就不做大的改动,真正的改革和试点,干脆放到河南。
  张昭心中最理想的行政架构,当然还是明清两代的行省制。
  但是在这个活字印刷都没有发明,只有雕版印刷的时代并不是很现实。
  因为张昭没有足够的官员来治理这个国家,更没有明清那种已经完备的人才选拔机制,要知道现在的科举,可是只有状元的。
  而且还不一定每科都评选,榜眼和探花压根都没影子,到了唐末五代,连时间都不固定了。
  就目前的这个人才储备,完全支撑不起明清那样的大中央集权结构。
  何况明代的集团是利出一孔,好处都给读书人,清代是一边笼络读书人,一边搞了一个整个特权阶层的。
  张昭预计,可能在他年老之时,人口增长、商业繁盛,活字印刷的出现让知识普及到了下层,才能有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明清时期的政治架构。
  而现在,不过是修修补补,一边限制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,一边还得依靠大包大揽的节镇制度和地方大族进行统治。
  内部的整合完成之后,问题就是军事上的了,张昭召开了一次所有派别武将参加的大型军议。
  节度使们也只是拿到自己的位置,都还没有去地方,因此人还是很齐全的。
  绝大部分将领都看着地图,开始讨论攻打刘知远应该从哪几路出击了。
  因为在这之前,张昭发明诏给刘知远,要求他移镇邺都,刘知远则连太原的大门,都没让朝廷天使进。
  而这之后,张昭又将北京留守和河东节度使的位置,给了心腹大将阎晋。
  还将已经控制在刘知远手中的河北邢、洺、恒等州节度使的位置给封了出去。
  这按照正常的节奏,攻打刘知远是箭在弦上了。
  而且连刘知远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,据锦衣亲军和符彦卿胞弟符彦琳传回来的信息。
  刘知远在邺都以北的滏阳集中大量军队,并沿着滏水和漳水以及背后的滏山一带建立防线。
  不过就在绝大部分人目瞪口呆的眼神中,皇帝亲卫拿出来的却是淮北一带的地形图。
  张昭挥手示意虎广上前来,“虎中郎将,你上前来讲解一下淮北的形势。”
  虎广现在是亲军右龙骧卫的中郎将,现在张昭的亲军左右羽林卫、左右金吾卫、左右龙骧卫中,上将军、大将军这个级别的已经不是常设官职了,一般用于追赠。
  卫的长官是指挥使,其下是一个挂着中郎将衔的郎将为副手,然后郎将和都虞侯。
  虽然看起来亲军都虞侯才能管五百人,但实际上,亲军六卫是精锐中的精锐,是配有同数量辅兵,以及战时还要配其他镇军作为辅助的。
  所以实际上,一个亲军都虞侯很可能要带一千五到两千人左右。
  虎广早就不因为自己父亲就是淮北局势败坏的罪魁祸首而尴尬了,他已经很能接受,由虎刺勒儿子身份带来的怀疑目光。
  “从南吴国中传来消息,由投靠了南吴的徐州武宁军节度使虎刺勒牵线,南吴主李璟准备改徐州为北京。
  并加封虎刺勒为北京留守,杜重威为南吴检校太傅、归德军节度使等职位,封宋国公,并赐下了大量财货。
  杜重威和契丹番将杨衮,也截断了汴河水路,意图顽抗。”
  张昭以复兴大唐和大唐忠臣自居,当然不会承认南唐政权,而是把他们称为南吴。
  实际上来说,张周与南唐的战争,确实比打刘知远急迫。
  因为这是涉及到道统、法理这方面事情的。
  张昭是大唐忠臣,而李昪、李璟父子干脆自称大唐,这完全没有调和余地啊!必须有一方倒下才行。
  实际上,南唐主李璟这么急切的收揽虎刺勒,甚至连杜重威这样的重量级都肯收揽,还不顾王闽没有彻底平定,就抽调大兵北上,也是因为这个。
  听到南吴有大动作,很多人都面面相觑。
  众人倒不是没想到杜重威要去投南吴,因为张昭明摆着要杜重威的命,杜重威自己也造了这么多的孽,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投靠南吴是唯一的选择了。
  不过是举家南逃?还是引吴军北上?两个选择而已。
  众人吃惊的是,南吴主李璟那是真的胆大包天啊!
  就南吴这军队,虽然水军强大,步军也还算可以,但他们没多少骑兵啊!
  全国之中,仅仅只有禁军的雄武和龙武、神卫三军有骑兵,大约也不过七八千上下,战斗力还不能和中原骑兵相比。
  虽说守江必守淮,可是一下窜到宋州来,还把徐州改称北京,是不是有点太过猖狂了?
  李璟就没考虑过,一旦徐州这个北京保不住,会对南吴的军心士气造成什么样的打击吗?
  张昭得意的一笑,南唐主李璟敢这么大胆,实际上张昭让锦衣亲军和河西商会散播的谣言,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  在这些谣言中,张昭已经将大部分骑兵放到黄河以北,对抗刘知远和契丹人去了,而且张昭还在寄希望于能招降杜重威。
  而杜重威这个重量级,为了加强他在南唐方面的分量,也在信中向李璟大肆吹嘘。
  说他手下有契丹骁骑三千,还有良马上万匹,且堵塞了汴水,只要南唐大兵一到,定然能守住。
  倒是深知雍凉铁骑厉害的虎刺勒十分谨慎,他几次上书不说,还派侄子虎泰亲自到江宁给李璟解释为什么雍凉铁骑,远不是江南骑兵能对抗的。
  不过说得多了,反倒起了副作用,虎刺勒还把李璟当做张昭这样的人主,那是毫不避讳的直言。
  结果让李璟和掌权的冯延巳等‘五鬼’极为不满,他们觉得虎刺勒太过抬高张昭和雍凉铁骑,贬低李璟和我大‘唐’禁军,简直其心可诛!
  好在虎刺勒的长子虎威可比虎刺勒‘明白事理’的多,在他的高明解释下,李璟才没有迁怒虎刺勒。
  而李璟也觉得虎威的能力与见解,比虎刺勒高得多。
  虎刺勒一定是年老雄心不在,所以才瞻前顾后的,但虎威不一样,那也是从安西杀回来的猛将,更兼年轻有壮志。
  于是,在本来水平就差,还刻意迎合的虎威影响下,李璟认为我大唐水军犀利,步军也是无敌,所虑者,唯有周国的雍凉铁骑。
  但雍凉铁骑在淮北并不多,也就一万余骑。
  而他这边,自己有禁军铁骑一万,虎刺勒所部骑兵两千余,杜重威那里还有契丹骁骑三千,加起来比周国骑兵还多。
  更何况,大军自江宁北上,还有泗水、汴河、邗沟水运之利,可以用舟船将大兵投送到北京徐州和宋州各处。
  到时候以运河为长城,以精锐步军为盾,舟船弓弩手为矛,铁骑左右为绞索。
  只要将周军吸引到汴水附近,哪怕就是在野战中,也能将之击败。
  李璟在打如意算盘,而高行周跟虎广,不!高行周比虎广还要尴尬。
  因为宋州的杜重威,是他的儿女亲家,他的次女高娥娘嫁给了杜重威的长子杜弘章。
  而同时,高行周也想到了张昭一直冷处理,甚至是纵容杜重威的原因了。
  “圣人之意,是要将南吴大军引到宋州一带聚而歼之?”
  张昭微微点头,“高太尉果然是知兵勇将,这南吴幅员千里,户口约有五百万,禁军和侍卫亲军就有十余万,乃当世大国,更兼水军犀利,远在我之上。
  若是我南下淮北淮南攻之,迁延日长,恐让刘知远更加做大。
  若是不攻,某起大兵收复河北之时,李璟小子让虎刺勒收揽淮北群盗,必然要来偷袭。
  不如来个诱敌深入,让南吴兵将,自己送上门来挨打!”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